在食品包裝、藥品包裝、醫療器械、新能源電池膜等領域,材料對氧氣、氮氣、二氧化碳等氣體的阻隔性能(即透氣性)是決定產品保質期、安全性和功能性的關鍵指標。壓差法氣體滲透測試儀正是用于精確測量固體材料(如薄膜、片材、復合紙、金屬箔、涂層、太陽能背板、電池隔膜等)在特定溫度和濕度條件下對單一氣體滲透速率的專業儀器。它依據國際標準(如ISO 15105-1、ASTM D1434)中的壓差法原理,通過檢測單位時間內氣體在材料兩側壓差驅動下的滲透量,計算出材料的氣體透過率(GTR)、滲透系數(P)和擴散系數(D),為材料研發、質量控制和包裝設計提供核心數據支持。
一、壓差法工作原理簡述
該儀器將待測樣品置于測試腔中,將腔體分隔為兩個獨立的體積相等的腔室:上游高壓腔和下游低壓腔。上游腔充入測試氣體(如高純氧氣、氮氣)并維持恒定高壓(通常為0.1 MPa表壓),下游腔則通過高精度壓力傳感器監測其微小的壓力變化。由于存在壓差,氣體分子會從上游透過樣品向下游滲透。隨著滲透氣體在下游腔的積聚,其壓力會緩慢而穩定地升高。儀器通過極其靈敏的壓力傳感器實時記錄下游腔壓力隨時間的變化曲線。當壓力變化趨于穩定(達到“穩態”)時,系統根據理想氣體狀態方程和菲克定律,結合樣品面積、厚度、測試溫度、上下游壓差等參數,自動計算出材料的氣體透過率。
二、標準使用操作步驟
規范操作是確保測試結果準確、可靠的基石:
環境準備:確保儀器放置在穩固、無振動、溫度濕度相對恒定的環境中。連接氣源(高純測試氣體,純度≥99.999%)和電源。
開機預熱與自檢:開啟儀器電源,預熱足夠時間(通常30分鐘以上),讓系統溫度和傳感器穩定。運行儀器自檢程序,確保各模塊正常。
樣品制備:用專用取樣器裁取平整、無折痕、無針孔的圓形樣品,直徑需與測試腔匹配。用軟布蘸取無水乙醇清潔樣品表面油污。
裝樣密封:打開測試腔,將樣品平整地覆蓋在測試區域,確保無褶皺。小心閉合上下腔體,通過機械或氣動方式施加均勻壓力,確保密封圈完好且密封嚴密,無泄漏。
參數設置:在控制軟件或面板上設置測試氣體類型、測試溫度(通過內置恒溫系統控制)、測試濕度(若帶濕度控制模塊)、測試時間等參數。
開始測試:啟動測試程序。儀器自動抽真空、充氣、建立壓差,并開始實時監測下游壓力。系統將持續運行直至達到穩態滲透。
結果讀取與保存:測試結束后,儀器自動計算并顯示氣體透過率等結果。記錄數據,必要時導出報告。
卸樣:測試完成,待系統泄壓后,小心打開測試腔,取出樣品。
三、使用后的維護與保養
科學的維護是延長儀器壽命、保證測試精度的關鍵:
即時清潔:每次測試后,用干燥潔凈的壓縮空氣吹掃測試腔內部,清除可能殘留的微粒。若測試了腐蝕性氣體或樣品,需用惰性氣體(如氮氣)充分沖洗管路。
密封圈保養:定期檢查測試腔的O型密封圈是否完好、有無變形、裂紋或老化。保持密封圈清潔,可涂抹少量專用真空硅脂以增強密封性和延長壽命,但切忌過量。
氣路維護:定期檢查氣源管路、接頭有無泄漏。確保氣源過濾器工作正常,及時更換濾芯,防止水分和雜質進入精密傳感器。
傳感器保護:避免測試腔在未裝樣或密封不良時長時間處于高壓狀態,以防損壞下游低壓傳感器。避免液體或固體顆粒進入傳感器端口。
定期校準:根據使用頻率和實驗室要求(通常每年一次),使用標準膜或標準氣體對儀器進行校準,確保測量精度符合標準要求。
長期停用:若長期不用,應排空系統氣體,保持測試腔清潔干燥,存放在無塵、恒溫環境中。
總之,
壓差法氣體滲透測試儀是評估材料阻隔性能的“金標準”設備。只有嚴格遵循操作規程,并實施細致入微的維護保養,才能確保其持續提供精準、可靠的測試數據,為材料科學和包裝工業的發展提供堅實的技術支撐。